《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有“言”出于“吾”口的表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给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才能自在翱翔,自由表达;教师“千教万教教人写真”,学生才能“千写万写学写真文”,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对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引领学生走上自由创意表达之路。

一、指导积累:让学生融入广阔的时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难想象,如果生活中对人和事物熟视无睹,且又语言贫乏,写作时必定是无米之炊,受煎熬之痛。这种情形下的写作,何谈自主?而如果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和文字积累,写作时文思如泉涌将不再是稀罕事了。

1.语言积累。

积累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基础。不少课文的练习题中提出了背诵的要求,这正是积累语言文字、谋篇构局的载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背诵的重要性。同时,大量的课外阅读更是给学生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传统经典的文学、现代精美的书刊,无不会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思接千载、神游千里,思绪翩跹而无比怡然惬意,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丰富了情感体验,激发了思维火花。

2.实践积累。

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思考,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百闻不如一见”,笔者更认为,“百见不如一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调动一切感官去体验。比如夏日下雨时,我们可以“摄像”——看看大自然中的事物在雨前、雨中、雨后各是什么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录音”——听听风声、雨声、人们赶路、收东西的声音……有了积累,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说,必然像《课程标准》所说的那样: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的摄像、录音、品味、幻想……可以融入到生活中,让其成为生活体验的一种习惯,像呼吸一样的自然。

(1)“随时”观察,促进个性化表达

很多人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形象:一个摄影爱好者挎着相机,走街串巷,不时驻足凝视,抬起相机,站立下蹲一番比对,上下左右一通试镜,眯起眼睛“喀嚓喀嚓”。一般人眼中很普通的一人一景一物,在镜头中刹那间成了一个英雄、一道风景。

孩子们成为这样的有心人后,他们笔端的生活也会让人怦然心动。一年级的孙琦钰小朋友就写道:

我家住在如城镇××苑××幢—××室。家里有四口人:懒惰的爸爸、臭美的妈妈、勤劳的外婆、爱哭鼻子的我,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家。爸爸是个“电脑迷”,一有时间就坐在书房里打电脑,很少做家务。妈妈喜欢逛街,到了周末就往店里跑,一逛就是几个小时。瞧她衣橱里,爸爸的衣服只占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外婆非常勤劳,每天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她炒的菜可好吃了,每天回到家,外婆已经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桌。我喜欢画画、看动画片。每当我看动画片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砰”的一声关掉电视,我就放声大哭。这就是我的一家,生活在这样一个温馨、快乐的家里,我感到好幸福呀!

一个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个性鲜明,正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体验的流露,读来如亲临这个家庭,与这一家人相处呢。

(2)“天时”感受,激起倾吐的欲望

学校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天时”,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激发他们倾吐的欲望。

另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曾这样写道:下雪了,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大树穿上了一件暖暖的棉衣,屋顶戴上了一顶雪白的帽子。课间,徐老师带我们来到操场,小朋友们在雪地上忙开了。有的滚雪球,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堆雪人。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欢笑声。我和小伙伴们堆了一只可爱的绵羊。我们用小草做了眼睛、鼻子和嘴巴,它正眯着眼笑呢,好像在说:“我可爱吧?”最后徐老师给我和“小绵羊”拍了一张合照。今天我玩得好开心啊!

笔者为孩子们创造了亲近自然、舒展心灵的机会,而孩子的笔触则充满童真童趣。

(3)“应时” 体验,表达深厚的情意

除了抓住“天时”这样偶然的机会外,我还“应时(利用各种特殊的日子)”积极组织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为他们的成长打好深情的人生底色。

有一个小男生以《我为妈妈当一回“美容师”》展示了一幅这样的画面:

三月八日,妈妈的节日,我悄悄地准备实施那酝酿已久的计划。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鸡蛋戳了一个小口,让蛋清流在面膜碗里,加入两小勺珍珠粉和些许牛奶,再滴入几滴蜂蜜进行搅拌,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我神秘地对妈妈说:“老妈,你过来一下,有件事需要你配合噢!”妈妈嗔怪道:“臭儿子,你又要整我吧?小心我揍你!”我笑而不语,先放了一首轻松舒缓的音乐,让妈妈有种在花园中漫步的感觉。接着,我倒了一盆热水,用毛巾为妈妈热敷,再用洗面奶把面部洗干净,然后用按摩霜开始按摩,之后均匀的抹上自制的面膜……我兴奋地说:“老妈,谢谢你的配合,这就是我给你的节日礼物,感觉如何?”老妈竟感动得一塌糊涂,不停地亲我的脸,哽咽地说:“谢谢儿子,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此时的我,虽然有点累,但却十分快乐、幸福,因为我给了妈妈一个美丽节日——给予,是快乐的。

十岁的小男生,课余正应该是热衷于溜冰、踢球、游戏、动画片,可是,你听说过一个十岁的小小男子汉会帮妈妈做脸部护理的吗?其间真意流淌,其文新颖动人。

二、减少束缚:让学生展开飞跃的双翅

减少束缚,主要指命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少些束缚。命题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人、事、物。这样的命题会使习作内容尽量奔放、充实、有新意,利于学生自主地、有创意地表达。

笔者给习作的命题,有以下一些形式:

1.命题为宽题。

宽题作文,因为有广泛的选材范围,选材时可以贴近自己的生活,任何人都有材料可写,而且可以写出真情实感。

2011年4月25日,我们学生在校完成了一篇课堂习作《心儿怦怦跳》,一篇文章的开头震撼了我:“四川告急!玉树告急!云南告急!日本告急!”显然,小作者关注的是灾难杀手——地震!显然,让小作者“心儿怦怦跳”的,不是自己的困难、遭遇,是社会!结尾处,孩子写道:真希望我的心儿不再怦怦直跳,因为,我的心儿不再怦怦直跳了,就是因为天下平安了!

这是一篇课堂作文,可见,文中事件一定是深深撼动了小作者心灵,因为在完全独立作业的状态下,只有深深震撼自己的事例才能下笔如有神。说来更触动我的是,这个孩子,平时写作并不是太出色。

2.默剧解说作文。

通过某一现场表演的默剧,以简单的行为表演艺术表现一定的内涵,学生观察了,借想象作无拘无束地发挥。如表演者一老一少吃苹果,老者将果核扔到地上,少年将老者丢的果核捡起来,跟自己的果核一道丢进垃圾箱。这样的镜头会令学生激动、愤慨,笔端真情流露。

3.话题作文。

从社会现象中,选取某些镜头,让学生以此为话题,表达所思所想,往往会收获“无心插柳”后的宜人绿阴。

日本“311”地震后,笔者播放有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视频《拯救切尔诺贝利》,以给学生解开核泄漏的神秘面纱,消除恐惧心理。

那天,胡添尧写道:从现在开始,要用实际行动,来保卫地球有限的资源。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节约是重要的第一步:夏天少开空调,改吹电扇,或者提高空调温度;冬天少开空调,改用热水袋…………

季佳颖说:虽然核发电卫生方便,可一旦泄漏,却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它一边造福于人类,一方面潜藏着无限的危机。它是一把双刃剑!生命是如此宝贵,可人类却在享受着对生命有严重威胁的核电能!生命一旦失去,就永远回不来了。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成为一个核能科学家。我要让核电只会造福人类,而不会对人类有丝毫威胁!

读着读着,不禁惊叹于孩子们的广阔思路,他们看待问题时从横向上无限拓宽,从纵向上无限深入。

5.符号图形式的想像作文

简单的符号图形比文字表达含蓄、简明,更易激起联想。允许学生添画几笔赋予新的意蕴,进行想象成文。这样的作文练习,一年级说话起步就可以开始着手训练。比如,用手指肚蘸上彩色颜料在纸上按一按,添画几笔,便可以变成云朵、鲜花、雨伞、小孩、小鸡……组成一幅奇妙的图画,再练习说话。可以说画面内容,可以说制作过程;可以如实反映画面内容,可以赋予想象。

6.心语作文

像六年级的《××,我想对你说》之类的作文,往往是学生平时不敢写的、不便写的、不好写的、不易写的,这些久郁于胸的话今天可以在作文中一吐为快了,学生当然像是长出了双翅似的“下笔如有神”了。

曾经有学者作过这样的调查:“O”是什么?机关、公司人员沉吟半天,说:“等我们研究研究再说。”大学生、中学生思考一会儿,说:“是英文字母O。”小学生眼睛一眨说,是拼音字母O,是数字0。教育技术小朋友脱口而出:是月亮、是太阳、是皮球、是眼镜片……同样的问题,因为被试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心理特点不同,竟然会有如此迥然不同的答案。他们谁答错了呢?谁都没有错!但有一点毋用置疑,教育技术小朋友的回答最有创新意识。其他的人,知识是广一些,但思想受到的束缚太多,要“沉吟半天”,要“思考一会儿”,要“眼睛一眨”,唯有教育技术小朋友,他们无所顾忌“脱口而出”。作文教学也是这样,少一些限制,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感知,多一些体悟,学生表达的“双翅”才敢展开,才能在写作的高天阔海中飞跃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