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小学品德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发掘德育在生活、实践中的着力点,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教学为小学生长大后融入社会做准备,同时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生活与课程的整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的结合,及在实施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作出评价,以期对下一次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考虑到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要“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有效的学习方式。

以目前流行的情境教学法为例,首先要研究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做出适切学生需要的情境设计。由于教材上的内容表述与插图设计(占主要组成部分)有时与学生的生活并不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具体言之,要在尊重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某一知识的要求下,研究自己所教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小学生们共有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去设计学习情境。且情境的设计不能为情境而情境,要能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这样才能对小学生的思想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也才能将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以“学习真有趣”的教学设计为例:选择了班上学习成绩比较好的五个学生,让他们各自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言传身教。经过课前与这几个学生的沟通与磨合,在上这一节课时,这几个学生的表现是非常棒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一个同学在活动开始时,通过自己编制的快板,讲述了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讲述了自己增长的知识;第二个学生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爸爸妈妈看到自己进入小学之后,由于学到了很多知识而高兴的情形;第三个同学则画了三幅画(其中一部分由他父母帮忙),三幅画分别是不喜欢上学的小明变成了大傻瓜,喜欢上学的小丽和小华通过努力,掌握了知识,还被评为三好学生;第四个和第五个同学联合表演了一段相声,相声素材取决于班级上出现的一些好的现象和不好的现象,在引起同学们欢快笑声的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感受到了许多。

笔者在反思这段教学时,觉得非常有意思。有专家说小学生二十一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而我通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在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事实上学生只有很有限的时间在品德课堂上),学生就有了很大的转变,这说明我们的品德课堂只要认真研究和实施,还是有非常好的效果的。

小学品德课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责任心,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这样的内容多集中在中、高年级,这一类型的课堂上,教师设计教学时的重点和要点在于捕捉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和不好的行为,并在不具体到某个学生的情况下,将它们引入教学;当然,也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现象中提取一些现象,或者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将之先介绍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十一长假之后回到学校,笔者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国庆节,在这个节日中,同学们都跟哪些人玩了哪些快乐的事呢?”学生非常感兴趣,都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接着,我又问哪些同学在交往中有令人快乐或不愉快的事情呢?第一个学生说,我们打羽毛球时,对方老是犯规,输球后还说脏话,我开始很不高兴,可后来我们沟通了,他向我道歉了,我也原谅了他,我们又继续快乐地打球了;第二个学生说,我们在旅游时,不小心碰掉了人家手中的食物,人家一开始有点生气,我爸爸微笑着跟人家说了对不起,人家就没生气,我爸爸说再给他们买一个一样的食物,对方也不要了;第三个学生说,我跟我这个同学以前还有过矛盾呢,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玩,再没谁生对方的气了。

通过对这三个学生描述的分析与引导,班上的学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矛盾是正常的、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在于要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和睦。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后,班级风气、同学关系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教学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品德教师上课的蓝本,一份认真设计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在品德课上如沐春风,还会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小学生处在思想的启蒙期,有着什么样的品德教学,学生的心灵便会种下什么样的种子。从这个角度讲,品德课有着超越知识层面的责任与担当,因此,我们要从品德课的教学设计开始,努力为儿童打下一个积极和谐的品德基础,为儿童的终身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