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着大量的与计算教学相关的内容,我经过认真观察与摸索,发现在计算教学中存在着情境的设计无效,浪费课堂宝贵时间;算理教学过深或过浅,使学生无所适从;一味强调算法的多样化;缺乏数感的培养等等弊端。对此,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尝试。

一、情境的设计要利于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氛围上的高涨,充实过多的非数学信息,更不能干扰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加法结合率的内容时,书上提供的情境是“四年级29人参加跳绳,五年级46人参加跳绳,六年级54人参加跳绳,求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 。教材的情境提供可以说中规中距,我尝试改变书中所提供的情境,自己来创设情境。如改为“29个男生在跳绳,46个男生在跑步,54个女生在踢毽子”。这样的改动可以让学生很自然的根据不同分类列出普通和简便两种算法,再将两种算法相比较,突出简便算法的优越性。

二、算理的适时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有效性

对于算理,笔者的理解是要根据具体的题目具体对待。对于有的计算算理的教学,我采取的策略是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在练习中少用,在好学生中采用,在学困生中少用。而有的算理则在教学中一直强调掌握。如在教学整数除法的算理时,如420÷30=14,1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清楚是42个十除以30,商是1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而在计算的练习中,则强调除到哪一位,商就要和哪一位对齐。同时,这里也不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计算算理,而是有针对性的问一问这一位的商为什么商在这,学生能理解到商的位置意义即可。

三、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提倡算法的最优化

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与提倡算法的最优化是不矛盾的。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也是学生数学创造思维的体现。所以在学生进行多样化解答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励。而优化是指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所产生的相对性较好的方法。

四、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提高的基础

好习惯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对于计算教学更是如此,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进行竖式笔算,计算做完要检验,能简便的要简便等等。下面介绍我在培养好习惯方面的两个做法:

一是养成做完检查的好习惯,对于检查,我在教学中则分段进行要求,平时的作业,做完后看一遍,检查有没有漏写,抄错等明显错误,计算结果估算一下,检查是否在合理的范围;测验时,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计算进行全面检验。

二是坚持让学生写错题分析。要求学生把每次课堂作业的计算错题进行反思,分析错误的具体原因,究竟是哪一步计算错误,为什么错误,为以后的数学计算提供借鉴。

五、数感的培养为计算的有效性提高提供保障

新课标很强调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培养学生一定的数感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将题目引进生活,如150÷2,可以让学生想是把150元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分多少元。二是估算的日常化的使用,看到计算题,想让学生估算一下可能等于几。三是识记一些特征计算,如125×8、25×4等等。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才有可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

六、练习设计的巧妙安排是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阶梯

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主要评价手段,教师一定要认真设计、巧妙安排,使之成为学生计算正确率不断进步的阶梯,笔者根据自己的尝试,总结了几条策略:

1.练习时间的确定,新授课的练习一定要当堂完成,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练习,切不可省略这一环节。这里是学生独立巩固所学知识和暴露问题的关键阶段,也是教师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2.作业要少而精,重复性的作业尽量少布置。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一定要研究练习,教材每课后的练习设计都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既能节约师生的彼此时间,又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套用一句流行词,要做到性价比最高。

3.计算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智力发展。我在每篇教案后所附的练习设计都增加了补充习题,主要内容是针对当天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提高题。

4.开展一些趣味计算活动,如计算比赛等等,为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