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情”与“境”是教学情境的两个维度。“境”指教学环境,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互动,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和谐统一。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赞科夫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它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积累的经验和新课程标准的一些理念,谈谈如何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第一,精心设计“导课”艺术,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我找到课文的切入口,创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氛围,优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探究文本的欲望,落实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如教授《母亲的心》一文时,我首先播放了著名歌手汤潮唱的《妈妈妈妈我想你》MTV,当汤潮满含深情地唱到:“我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你,我第一次哭泣,为我擦干眼泪的是你,我第一次跌倒时,搀扶的是你,我第一次喊妈妈呀,最开心的是你……”歌声在耳畔响起,教室里所有人的心都被深深打动了,大家不约而同地跟着唱起来,我就势导入课文内容。在上蒲松龄的《狼》一课时,开始让同学说出关于狼的成语、狼的谚语、狼的故事,同学们思维一下子被激活起来,饶有兴趣的举手发言,相互补充,初步获得对狼的感知,我借机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第二,以疑激趣,巧设问题,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诱发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疑、布迷局,激发学生质询兴趣和求知热情,使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对知识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高度注意,特别是富有想象的语文问题情景能借助想象推动思维,诱发创新的源泉。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主要问题,谁是小说主人公?学生围绕它展开讨论,紧紧抓住小说三要素,由人物返归到情节梳理,由情节梳理到感知人物形象,由感知人物形象到理解讨论小说的主题、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深化,思考讨论,品析研究,认识到菲利普夫妇才是小说的主人公,由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反映了贫穷则兄不认弟的炎凉世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这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开始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气氛热烈。

第三,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教材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而多媒体具有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特点,对形象创设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做到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学生如同走进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以立体的方式从多方面得到收获和熏陶。《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在课堂上我展示了总理生活中的几幅经典画面,电影《周恩来》中感人的场面。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再加上著名朗诵家的朗诵,学生一下子进入到氛围之中,表现出对是去总理的无比悲痛和无穷的思念之中,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里多媒体的充分运用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然,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在一一列举。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多边互动。实质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