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思维活跃,对语言文字也有一定的积累,但在写作上仍然没有什么进步,笔者认为关键是缺乏语言运用能力,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要娴熟地运用语言写作,不仅要阅读中积累语言,还要在阅读中了解、掌握并自己感悟语言运用的方式和规律。

一、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词、句的运用方式

作文写什么属于内容的范畴,主要靠学生的生活积累,怎样写属于形式的范畴,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有对语言比较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很强地示范性,字、词、句、段、篇等都值得学生推敲、品味、学习。课文可以说是书面语言的海洋,里面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有生动、贴切的比喻、有形象、巧妙的拟人;还有工整的对仗和节奏感的排比等等,可以说各种词、句的精妙运用应有尽有,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还应该积极引导他们理解这些语言的运用方式;引导他们感悟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引导他们感受到这些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生动之处。

课本中和文章表现手法高超,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在具体描写中使用了哪些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这些语言有哪些特色,这些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等等。学生只有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如何运用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才有可能消化吸收,才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把这些优美的词句运用的得心应手。

二、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如何谋篇、立意、选材、布局等

很多小学生害怕作文,尽管老师要求只写身边发生的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顺序、有重点地描述下来就行,可是学生还是不知道从何下笔,即使写出来,很多也存在内容空泛、结构混乱、题材雷同等众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在平时阅读中通过阅读为他们提供例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使之在例文中学到丰富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方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谋篇、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识能力的语言来表述,比如,将“立意”就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解释为围绕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教材中的课文多为文章的经典或精品,选择一些适宜小学生理解和感悟的进行讲解。

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立意、构思与谋篇、选材的精妙,树立学生从课文写作表现形式上来理解文章的良好意识,培养让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借鉴、吸取写作技能的能力,从阅读中感悟写作的基本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引导、鼓励学生多模仿、借鉴,进而自己掌握运用语言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模仿写作也是学习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过程。朱熹也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小学生写作大多从模仿开始,从最基础的语文教材里的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和一篇篇课文的表达形式,这就是小学生作文的范例,从心理学上讲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经验支柱”。学生最初可以模仿作者的语言文字和语言表现形式及结构布局技巧,进而可以模仿、借鉴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最终能在模仿中逐步将优秀的写作技巧换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到每读一篇文章,都要学习、借鉴它的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通过模仿、借鉴优秀文章中语言运用方式和写作方法,进而达到娴熟掌握运用语言,才能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读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只有将写作的技能、技巧融入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从阅读中感悟、吸取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运用技巧,通过模仿、借鉴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技能,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