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获取材料的源头。丰富的观察内容会给学生的习作带来快乐,变枯为趣,解开习作畏惧心理的疙瘩,为习作注入不竭的源泉。让观察成为学生获取习作材料的金钥匙,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方法。

一、 引导学生观察要多感官参与

我曾设计了“我会观察”的指导课,教给学生“打虎要靠亲弟兄,上阵要靠父子兵,眼耳口鼻手脑齐上”的合作观察法。我拿出一束玫瑰花,先引导学生看看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再走近闻闻,用手摸摸,用脑想想,用口说说,学生妙语连珠,轻松愉快;接着,让学生议议平时是怎样观察的,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引导他们归纳出观察的方法“眼耳口鼻手脑”同参与;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身边喜欢的物品,看看想想,说说议议,在说的基础上立即把观察的结果写成一段话,学生游刃有余,兴趣盎然。观察让他们有了发现,观察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观察要边看边思考

在学生掌握多感官参与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更不可小视。只看不思只能看到表象,只有边看边思考,才能看到事物的深层本质。为此,我常常把学生带出教室边观察边思考,感悟大自然,体验生活。

春天把校园装扮得像一个大花园,我先让学生用叠词来表达花的多“一簇簇”、“一片片”等词语就从孩子们的嘴里不断地蹦出来。接着,我又让孩子们用上形容词描述花的姿态与颜色。有的同学说:“我们眼前是一朵朵紫色的、美丽的月季花,还散发着阵阵清香呢!”。然后,我又指着花坛沿上排列整齐的花朵,让学生用比喻的方法进行叙述:“这些亭亭玉立的海棠,好像一个个列队整齐的少女,正在热情地欢迎我们!”我再让孩子们用上不同句式表达喜爱之情:“我们的校园多像花的海洋呀!”话音刚落,另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在这花园似的校园里学习,怎能不让我感到幸福和快乐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把观察到的婀娜多姿的鲜花用一句句恰当、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我从他们的小脸上看到了观察的喜悦。这样边看边思考的指导,就把发展形象思维同语言文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逐渐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三、 观察要有序

小学生观察随意性大,着眼点散乱。老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如:观察景物时要按方位,或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或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或由上到下等;观察动物和植物时,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观察人物时不仅要观察人物外貌,还要观察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这样说出或写出的段落才能层次分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四、 观察要抓住特点

观察时要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从平凡人、平常事中观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找出特殊的东西来,从中体悟观察效用,学会观察方法,了解观察对习作的意义,以此激发自己观察的动力,提高观察的自觉性。

五、 观察要随时积累

孩子有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后,就会主动地去观察生活和事物,因而也会获得丰富的材料。如果不注意积累,时间一长,脑海中的资料也会逐渐淡忘。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一些记录观察内容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素材本,把身边感兴趣的事,眼前的景物,身边的人等及时记录下来,可长可短,可详可略,时常进行交流,老师再适时表扬和奖励。我在班级开设了“课前三分钟,作文更轻松”栏目,让学生经常介绍平时观察到的有意思的内容,相互汲取,从中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也获得许多的见闻和感受,久而久之学生观察交流的欲望越来越强。

六、 观察方法要在文本中体悟

不仅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还要引导他们感悟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体悟学生的观察方法。如:在学习《颐和园》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到:作者是先从整体观察,看到了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边;接着是走进长廊,详细观赏画卷,感悟到了长廊的美;最后是边走边赏,感受到长廊的两边美不胜收。可供此类训练的文本不胜枚举,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体悟。

学生通过对作者观察的感悟,意识到观察的价值与作用,从而激励自己积极主动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逐步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乐于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积累,获取丰富的习作材料,作文就会变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