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要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十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势语言

我认为态势语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主要体现在手势和目光上。教师的手势形象直观,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恰如其分的手势有利于课堂教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上学生的听讲、行为都能通过眼睛观察进行,这样教师就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讲课方式。

二、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有着内在的联系,观察得细致入微才能有话可说,语言表达能力强,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详细、具体。例如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一进教室便问:“同学们都去哪里旅游过?”学生们自然感觉新鲜,会把自己的旅游经历详细介绍给全班同学。在介绍了自己的旅游经历之后,学生们的大脑正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想听老师说什么。这时教师告诉学生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桂林的山水。”接着展开《桂林山水》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去观察桂林美景,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景物说给小组成员听,比一比谁说得好。还要鼓励学生到台上讲一讲。之后打开课本学习课文。学完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当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做到,必须从小经常锻炼。

三、 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板书

一位教师光是课讲得生动还不够,还要注重板书的设计。因为板书直接面对学生,所以教师的板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讲古诗时,可在课前准备一些有关古诗内容的图画,贴于黑板之上,可根据图画简单提问:“这是什么?”、“你看后想说什么?”、“你喜不喜欢?”、“为什么?”等等,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题写诗句,学生自然会印象深刻,背诗就容易多了。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学会了一首诗,这岂不是很容易?

四、 课下辅导要因人而异

课堂教学有时不能照顾到全面,因此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面对性格不同、接受知识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如针对敢于提问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教师应当即解释疑难;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去询问,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总之,辅导一定要因人而异。

我想: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享有充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们学有所得,辅导学生要因人而异,使之获得最佳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