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与实际问题有关或数学内部的多种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活动与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卓有成效地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我们的认识与体会主要有四点:

一、“明确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

“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解决,是学生自由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解决多种复杂的矛盾,学生必须冲破原有的思维程式,联系实际生活,以创新的精神去分析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正是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才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二、“问题解决”的理论框架

“解决问题”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为美国著名数学家舍费尔德所说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描述了复杂的智力活动的 四个不同性质的方面:认识的资源,即解题者所掌握的事实和算法;启发即在困难情况下借以取得进展的“常识性法则”;调节,他所涉及的是解题者运用已有知识的有效性;信念系统,即解题者对于学科的性质和应当如何去从事工作的看法。

三、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1.了解问题。即透过语言文字了解“问题解决”中“问题”所叙述的事理,明确问题所指向的目标以及解决问题所具备的条件,进一步思考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审题。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与前提。实践反复表明:只有舍得在审题上下工夫的人才能正确而迅速地找到解题的门路。

2.制订计划。主要是回忆与问题解决相关的概论与原理、分析与思考与要解决的问题同类或相近的“原型”与特例,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探求已知量。未知量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与联系经过反复的思考与酝酿,就会豁然开朗,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确定问题解决的计划。

3.组织实施。即按照问题解决的计划,运用相应的方法与策略,着手解决问题。这对于学习新知识讲,就是发现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对于解题讲,就是得出结论或求得解答……由于问题解决往往是一个曲折复杂的思维过程,其中充满着矛盾,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与策略,所以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在个人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视实际需要,可以开展同桌互议,小组研讨等活动,借以拓宽思路,集中智慧,从而促进实施目标的顺利达成。

4.进行验证。主要是检查一下自己在审明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和选用方法与策略方面是否对头,结果与问题的要求是否对路。发现问题解决的正确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开发右脑培养反思调控能力大有裨益。

5.总结提高。即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总结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与规律。把实践体验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加以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再实践。总结提高是发展思维、增长智慧的重要环节,必须给以应有的重视。

四“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

1.问题优化策略。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切合“四性”的要求:(1)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是学生学习发展中想要解决的问题;(2)适应性。适应学生的意愿和实际水平,最好是发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 (3)开放性。具有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引导学生自觉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4)挑战性。即具有生活性、趣味性、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性、积极性。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力量,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

2.双向推理策略。即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两条思路有机结合,从而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双向推理,从已知条件要“能解决什么问题”和从要解决的问题要“需要什么条件、怎样解决”,这是问题解决的最基本的思维策略。众多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这一基本策略的运用,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

3.矛盾转化策略。即在问题难以解决时,设法把它转化成易于解决的问题,借助后者使前者得以解决。

另外,还有脑力激荡策略、主动探究策略、学习激励策略等也很有研究的必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合理运用,积累经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注重以上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总结,终会生长我们教与学的力量,使得我们的教学具有品质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