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门艺术,政治课教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教书育人方面,政治课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要真正做到政治课教学入耳、入心,必须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数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正确运用,有它特殊的功效,从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来看,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数学方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大量的数字的分析比较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偶然中把握必然,在表象中把握实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可信任度和深度;从中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接受能力来看,正确运用数学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政治理论中比较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既能充分说理论证,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具体谈谈数学方法在教学中的特殊功效。

1.化抽象为具体。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有不少概念、原理较为抽象、难懂,这对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较弱的中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往往比较困难,如运用一些数学知识来讲,情况就不同了。如《生活与哲学》中的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把握,学生常把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客观世界中具体物质概念混为一谈。为让学生搞清,教师不妨分析几何中的某种多边形与具体多边形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如“四边形”这个概念,它是从正方形、矩形、菱形、梯形等四边形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共性,而不是指具体某一四边形的个别特性,但它又存在于正方形、矩形、菱形、梯形等具体四边形的个性之中,离开具体四边形的个别特性,“四边形”这个共性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上的物质是概括抽象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而万事万物除了这一共性之外,还有它们各自的具体形态(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离开物质的具体形态(个性),也就没有客观实在性(共性),就没有物质,而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因此,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四边形与具体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共性≠个性),混淆起来。因为教师讲的平面几何知识是学生在初中里学的,这对高中学生来说,是很容易领会的。

2.化难为易。高一《经济生活》商品的价值量一节中,讲“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若仅从理论上讲,既费时又费力,学生不易掌握。如用下面这道数学题来讲,就会使这个问题简单明了,难点易于为学生掌握。

例:现有织布厂35家,一共生产出100匹布。其中28家是手工劳动,生产1匹布15家用7小时、6家需用8小时、7家用9小时,他们一共生产了15匹布。5家机械劳动,生产1匹布分别用3小时、3.5小时、4小时、4.5小时、5小时,他们一共生产了60匹布。2家现代化劳动,生产1匹布分别用1小时、2小时,他们一共生产了25匹布。试问现在生产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分析:由于“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是指生产绝大部分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条件而不是指绝大部分的生产厂家,上题中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机械劳动。手工劳动虽然是绝大部分生产条件,但不是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因此,它不是“正常的生产条件”。因此可得出: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3.5+4+4.5+5)÷5=4小时。

除了上述功效之外,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师讲数学,这本身对学生有一种好奇感,而举的例子又是学生学过了的,因此学生往往以审视的角度来听教师讲,注意力也特别集中。另外,它还能把偏科的学生吸引过来,尤其是那些重数理化,轻政治课的学生,让他们懂得文理是相通的,文中有理,理中有文,逐步提高他们对政治课的认识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