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那么,教师究竟如何在音乐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

一、情境创设法

很多音乐都带有情境描绘,音乐课的情境创设就是要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置身于音乐旋律中,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体验到音乐美的真谛之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例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一课时, “同学们,从启东实验小学开往森林王国的汽车马上就要出发了。”让同学们随着音乐律动进入教室,这时我又采用多媒体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学生充满了好奇,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这样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的需要,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同学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故事牵引法

有的歌曲本身就是一个动情的故事,而小学生又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对自己不了解的生活充满好奇,这样教师就可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讲述,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见闻,更会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比如在教《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我介绍了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歌词内容讲述王二小的故事,王二小是学生的同龄人,他们听着故事就理解了歌词内容,走近了故事的主人公,在情感上也与作词作曲者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唱歌曲,学生就能带着情感,口唱心和,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铺垫法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由于它富于趣味性,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只要设计合理,运用得当,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由于年龄小,对音乐知识的基础积累少,不仅听不懂,而且觉得枯燥乏味,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总之,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处处可寻,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认真去准备,就能够创设出紧扣教材的“游戏”教学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图画再现法

音乐与美术是姐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美国著名的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在音乐课中,加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我在教学《丰收之歌》时,把米勒的油画《拾穗》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油画。学生通过听、看,能更形象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手舞足蹈法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能结合学生内在需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与动作、节奏之间的关系,释放学生的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生生不息。日常的教学中,老师教律动时,往往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

童年的歌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满含对音乐的兴趣与乐趣中愉快地放声歌唱,唱自己,唱未来,用歌怡性,以歌抒志,唱出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