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断(六年级总复习“形近字、多音字”部分导入)】

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有一个美国人到中国来旅游,回国后有人问及他此行的感受,他说:“中国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中国人一点也不谦虚,简直太骄傲了,城市里很多地方都写着中国很行,还写着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工业很行。”请你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学生一愣,随即哗然)

生:中国绝不会这样骄傲,这个美国人是在无中生有。

生: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老外一定是看错了。

师:请谈谈各自的看法,可以先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热烈讨论)

生:我明白了,这个美国人看到的一定是“中国银行”、“中国工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他把 “银” 看成了“很”,“行”的音读错了,太好笑了。

师:你的思维好敏捷,分析得很犀利,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外国人犯了形近字混淆的错误,你还能举出一些最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来吗?

生:……

说句实在话,复习课真是难上,按部就班的复习纷繁复杂,令学生望而生厌,而学生的厌学情绪则更让教师身心憔悴,被动不堪。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笔者以为复习课只要能充分体现课标精神,一样应该充满生命的活力。凡事变则通,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内容和形式,而语文是母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实践机会与学习资源随手拈来,无处不有,只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走进学生心灵,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谁说复习课不能上得既入木三分,又荡气回肠?把复习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精神需求相结合,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精心打磨,演绎学生世界的关注线,必能化腐朽为神奇,找到良好的课感。下面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

设置场景,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本文开头的教学片断是笔者在六年级复习形近字、多音字的教学导入时设置的一个场景。很显然,若平直引入刻板复习,势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殆尽,而一个简单的情景立刻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激起他们运用知识为中华民族正名请誉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更激发起对祖国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探究就从这里开始了。学习场景应是和 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相关的,能为学生情感体验的产生提供广阔空间,保证思维效益的,场景的设置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与学生实现互动,共同构建,比如复习某一项内容,而这项内容恰可与班级里某一位或部分学生的优势或独特经历经验相沟通,便可在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中构建学习场景,而这也往往是全体学生所共同关心才话题,是他们利于探究的事情,是复习的良好载体。

演绎生活,引导自主学习实践。对于语文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课程标准早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正确把握语文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特点”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教语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无疑是复习课的灵魂所在,语文复习练习课必须走近学生生活,演绎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演绎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应密切关注学生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表现和事件,将复习内容作为养料,作为生命的泉水注入学生生活,为学生搭建演绎语文知识健全素养体系的语文实践的舞台。比如复习词语即可让学生提供生活语境,在语境中体悟,又可以撷取生活镜头,让学生选用词语表达自己所观、所问、所感,体会词语运用的环境、意义、表情达意的效果等。生活即复习内容的载体,这些载体或者可称作复习的语言。书法理论和绘画理论中均有“得意而忘形”之说,意思是推崇书画的韵味、神态、灵魂,但“意”必须靠“形”得以体现,“形”则以“意”为统帅,我更觉得我们复习的内容应该是“意”,要摆脱的是僵化不变的语言环境的“形”,代之以学生津津乐道,心醉情迷,心驰神往的种种具体语境,种种更能使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的语言训练载体,如此方能更好地达复习内容之“意”。我想,这也许正是语文实践理念在复习课上的生动体现吧。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演绎活动中自然主动地运用语文知识,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更深感悟,这应该是语文学科特点对复习的重新定位。

久之语文学习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成为学生生活中最美丽的乐章,最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