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 转向学生“学”,使用“导学案”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得到有效转变。所谓“学案”,就是为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提供的文本和方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学”与“练”,在实际运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旋律,而教师则通过适时的“导”和“帮”,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在地理教学的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对“导学案”的使用和总结,我认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

1.“导学案”以文本的形式将课堂知识体系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所有教学要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同时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为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此外,“导学案”还可以成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材料、随堂记录本以及学生的课后复习资料,可利用的方式和价值多种多样。

2.“导学案”中的教学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通常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要经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对比分析、读图析图、归纳总结等一系列缜密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成。因此,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行为,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

3容易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很容易能找出知识的主线,形成知识脉络。此外,每个“学案”中都附有课堂检测题,可以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检测和反馈,从而帮助教师准确、全面地掌握课堂教学的效果。

4.“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学案”规定的内容,加之,“学案”的设计本身就具有层次性,且学生之间还可以互帮互助、合作探究,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非常有利于杜绝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参与的现象。

“导学案”使我的教学方式实现了重要的转变,它有着许多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亟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导学案”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慎重。有的问题很简单,答案一目了然,这类问题就没有必要编写到学案中去,“学案”的设立在保证“梯度”的同时,还应具有探究的价值。因此,我对“学案”的定位可以形容为“跳一跳,摘桃子”的高度,要让学生通过“学案”,学会怎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对照教材抄写答案的教学资料。

2.“导学案”的特色就是容量大、效率高、拓展深。由于初中地理课时少,加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沉浸在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层次,阅读教材的速度慢,不知道如何从各种文字、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探寻答案。因此,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到课程进度较慢的尴尬,内容设置过多,就难以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保证了课时,又达不到大容量、深拓展的要求。多次实践的经验告诉我,问题的症结还在学生,对于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和能力,教师还需要多加引导和训练。

3.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选择性的使用“学案”。此外,教师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个性化的设计,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学情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拓展和延伸,既要培养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又要彰显教师的个人风格,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总之, 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积极作用。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过不断更新与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期设计出更加科学、实用、高效的“导学案”,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