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扩大学生数学知识面,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鉴于数学阅读的重要意义,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使学生学会阅读才是真正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思想方法。下面就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阅读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数学阅读不像语文阅读那样引人入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不愿读到愿读、乐读。

如在教学《分米、厘米的认识》一课时,在最后拓展练习环节中,我出示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我早晨从20厘米长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后,拿起15分米长的牙刷刷牙,刷完后我坐在一张高约30厘米长的凳子上吃早饭。今天吃的面包很不错,大约有15分米长……”要求学生在读完日记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认真阅读,你能找出这篇日记中的问题吗?(2)同桌互相说说应该怎么改才合适。虽然日记内容不长,但在学生眼里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上竟然也出现了小朋友马虎有趣的日记,他们感觉特别新奇,很有意思,进而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使得教师设置的问题很快地迎刃而解。

确实,有了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1.设置导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

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使阅读更有效。因此,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如我在教学《小数比较大小》一课时,教学思路是向学生提供阅读提纲,让他们通过阅读教科书来自学一部分内容。课始,问学生怎么比较小数大小,学生们提出方法,教师反问:真的是这样吗?请你仔细自学书本。要求(1)小数如何比较大小?(2)和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就围绕着这个提纲展开阅读,做到了读有所思,思有所得。

2.在读写标注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

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标注可以加快、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所以,数学阅读要求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阅读品质,能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如解题格式、知识结构框图,这些要求学生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文字题》一课时,在出示题目(1)4.8与1.2的差除以0.6,商是多少?(2)4.8减去1.2除以0.6的商,差是多少?后,我采取了下面的步骤:①轻声自由读题,并圈出你认为有用的词语。②想一想怎么读可以让大家听出你的运算顺序?这时学生阅读是带着思考去读,学生动笔对这两个问题中的关键字词进行了标注,并在顺序上发现了它们的不同,最后总结出关键字词的顺序其实就是运算顺序。这就是学生在精读中,对信息接收、加工、改造的成果。

三、进行反馈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等等。教师应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阅读更具针对性。

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率》一课时,当学生基本了解这个运算定律之后,先进行一系列地基本练习,然后又设计了开放题“请你出一道运用乘法分配率的简便计算题考考你的同桌”。这样的练习反馈形式,既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又通过出题的方式巩固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拓展阅读内容,课内读,更要课外读,不仅读课本,还要学会选择参考读物。总之,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培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数学教科书的习惯,并以此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阅读感悟与分析思维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更是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